鄉鎮污水處理設備
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民的用水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傳統的污水自然排放方式很難與用水現狀相匹配,從而導致街區內污水橫流,影響農村地區的環境衛生。加之近年來國家對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提高,使得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必要基礎設施之一。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以下特點:
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村莊大多位于城市遠郊地區,污水集中收集受地理和經濟問題制約,宜采用分散處理的模式;另外農村污水量變化系數大,污水中N、P含量高,可生化性強,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低,宜采用生物處理技術;農村的經濟力量薄弱,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宜選擇投資小、維護操作簡便的污水處理工藝。綜合以上特點,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且維護操作簡便的污水處理技術,成為解決農村水污染問題的關鍵。
鄉鎮污水處理設備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工藝。污水一級處理應用物理方法,如篩濾、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污水二級處理主要是應用生物處理方法,即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進行物質轉化的過程,將污水中的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生物處理對污水水質、水溫、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級處理是在一、二級處理的基礎上,應用混凝、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物理、化學方法去除污水中難溶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污水中的污染物組成非常復雜,常常需要以上幾種方法組合,才能達到處理要求。
污水一級處理為預處理,二級處理為主體,處理后的污水一般能達到排放標準。三級處理為深度處理,出水水質較好,甚至能達到飲用水質標準,但處理費用高,除在一些極度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外,應用較少。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籌建和擴建污水二級處理廠,以解決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設計依據
1)踏勘現場了解的相關數據、參數
2) 《綜合污水排放標準》GB/18918-1996
3) 《廢水處理工藝設計案例》
4) 《給排水設計手冊》
5) 《建筑中水設計規范》
設計原則
1) 依據施工地點整體設計進行局部深化設計。
2)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各項規定,確保經處理后水質達到有關標準。
3) 采用技術*,運行可靠,操作管理簡單的工藝,使*性和可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 采用目前國內成熟*技術,盡量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
5) 平面布置和工程設計時,布局力求合理通暢,盡量節省占地。
6) 廢水處理站應盡量操作運行與維護管理簡單方便。
設計出水水質
出水水質達到《綜合污水排放標準》GB/18918-1996,
廢水工藝的選擇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技術
生化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微生物來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常用的工藝主要有: 其一、活性污泥法,例如,*混合曝氣法、延時曝氣法、深井曝氣法、純氧曝氣法、氧化溝、兩級活性污泥法以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ICEAS法等。
其二、生物膜法,例如,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生物濾池等。 傳統的活性污泥法(*混合曝氣法)已使用多年,應用面較廣,具有較成熟的設計參數和運行管理經驗,但*混合曝氣法生物負荷率較低,曝氣時間長,污泥產量高,易產生污泥膨脹,占地面積較大。延時曝氣法、深井曝氣法和純氧曝氣法都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改進,通過改變曝氣方式提高生物負荷率,減少剩余污泥產量。但延時曝氣法曝氣時間長,占地面積大;深井曝氣法施工困難,動力消耗較大;純氧曝氣法以純氧作為氣源,運行費用高,管理復雜,一般很難被用戶接受。
目前,在我國生活污水和中水工程多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進行處理。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反應器內裝有填料,使反應器內污泥濃度大大高于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因而,污泥負荷大大提高,可達0.5kgBOD5/m3?d,具有承受較高有機負荷和沖擊負荷的能力,曝氣時間的縮短使占地面積大大降低。由于生物膜法不存在污泥膨脹之憂,操作管理方便,因而六十年代后期,在國外得到廣泛的應用和開發研究。由于填料的發展和不斷推陳出新,使生物接觸氧化法得到完善,使其應用更加簡單、方便、可靠、高效。我國從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應用研究,至今已近二十年,填料已更新換代到第五代,這不僅推動了生物接觸氧化法的發展和應用,也使我國的生活污水處理和中水處理,尤其是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得到*的發展。
物化處理技術
此工藝常涉及混凝沉淀、吸附、過濾、氣浮等方法,并且常常與生物方法相結合,使水質達到預期要求。物化處理的主要優點是操作維護方便。
膜分離處理技術
此工藝常用為MBR膜生物反應器法和超濾法。此工藝出水水質較好,前期投入較高,但使用壽命較長。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將膜技術應用于污水處理的一項新技術。MBR可在緊湊的空間內同時實現微生物對污染物質的降解和超濾膜對污染物質的分離,而降解與分離之間又存在著協同作用,是一種高效、實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其出水中不含懸浮物,只需投加少量消毒劑避免管道的二次污染,就可以回用,實現污水的資源化。
超濾是一種與膜孔徑大小相關的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于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
采用A/O法工藝
本處理方案從管理的易用性、出水水質、造價等因素,擬采用的是生物處理技術與物化處理技術相結合的工藝。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介紹
整個處理工藝布局緊湊、充分利用機房內面積,操作者只需在機房內便可完成操作和管理。
格柵
中水處理系統應設置格柵。格柵按下列規定設計:
1設置一道格柵時,格柵條空隙寬度應小于10mm;設置粗細兩道格柵時,粗格柵條空隙寬度為10~20mm,細格柵條空隙寬度為2.0mm。
2格柵裝設在格柵槽內時,其傾角不得小于60°。格柵槽應設置工作臺,其位置應高出格柵前設計高水位0.5m,其寬度不宜小于0.7m,格柵槽設置活動蓋板。
本方案采用一道平面格柵,人工定期清除雜物。傾角60°安裝,柵間距2mm,柵條為不銹鋼制造,格柵放置在格柵槽中,格柵槽和進水槽合建,采用碳鋼焊接內襯防腐,進水槽尺寸1600×800×800mm。
調節池
生活污水的特點是水質水量不均衡,日變化較大。為保持生物處理的穩定運行和處理效率,特設調節池。
調節池按下列規定設計:
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裝置,曝氣量為0.6~0.9m3/m3·h;
調節池底部設有排泄管,池壁設置爬梯和溢水管。 規范要求調節池容積大于日處理量的35%~50%,針對本項目的特點及中水水源的峰值時間,調節池選用較大容積,能避免調節池溢流外排,有利于中水的穩定運行,更好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根據用戶提供數據以及相關規范計算可知:毛發聚集器
毛發聚集器為快開式圓柱型容器,用于去除洗浴水中人體毛發、紙張等固型物。保證水泵運行正常,減輕后續處理設備負擔。SMF系列毛發聚集器具有截污容量大,易拆裝、具有反洗功能等特點,過濾篩網為不銹鋼制,孔眼為2.5mm。本方案選擇規格MF-350的毛發聚集器,數量2臺,一備一用運行。 好氧池
經過缺氧池處理過的生活污水,進入到好氧池內,通過池內附著于半軟性填料上的生物膜進行處理。本方案設計的生活污水在好氧池停留時間為4小時,即好氧池有效容積為72m3,曝氣量按去除1公斤BOD需1.5公斤O2計算,曝氣量為1.4m3/min。沉淀池
沉淀池提供靜止環境,是泥水分離的場所,其去除效果取決于水中懸浮物顆粒大小、比重、水溫、停留時間、水深及沉淀池水平流速。
在沉淀池內,污泥沉淀到漏斗型的池底內,然后通過管道排入機房積水坑內,用泵將污泥排至市政管網,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池體采用碳鋼板焊接而成,有效水深為3.0m,水力停留時間2小時,表面積12.00m2。斜管間距80mm,斜角60°安裝,上部清水層為0.5m,下部緩沖層為1m。
沉淀池出水自流入消毒池。石英砂過濾器
采用自動石英砂過濾器,操作靈活可靠,設備壽命長、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可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組合物和有機物,保證回用水COD、SS、BOD達標。
過濾器的作用:
①去除化學澄清和生物過程未能去除的微細顆粒和膠體物質,提高出水水質。
②提高懸浮固體、濁度、磷、BOD、COD、重金屬、細菌、病毒等的去除率 ③強化后續消毒效果,由于提高了懸浮物和其他干擾物質的去除率,因而可降低消毒劑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