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污水處理裝置生產廠家--小宇環保專業生產廠家,新客戶成了回頭客,老客戶成了常客,只有做的好了才會有更多的客戶一次次信賴我們。
小宇環保安裝人員隨叫隨到,包安裝調試就是好!
小宇環保售前為您解答一切疑問,讓您買的安心就是好!
小宇環保免費提供處理污水方案,售后服務更及時就是好!
啥也不多說,需要MBR污水處理裝置生產廠家找小宇環保就對了!
您有任何要求只要小宇環保能做到就一定滿足您!
希望小宇環保能夠與您形成長期合作關系,我們一起掙大錢!
簡介
污水站平面及高程布置
1、污水站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原則
該污水處理站為新建工程,總平面布置包括:污水與污泥處理、工藝構筑物及設施的總平面布置,各種管線、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種輔助建筑物與設施的平面布置,總平面布置時應遵從以下幾條原則。
1.處理構筑物與設施的布置應順應流程,集中緊湊以便節約用地和運行管理。
2.工藝構筑物與不同功能的輔助建筑物應按功能的差異分別相對獨立布置并協調好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如地形,污水出口方向、風向)。
3.構建之間的間距應滿足交通,管道(渠)敷設,施工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4.管道(線)平面布置應與其高程布置相協調,應順應污水處理站各種介質輸送的要求,盡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節能降耗和運行維護。
5.協調好輔建筑物、道路、綠化與處理構建筑物的關系,做到方便生產運行保證安全暢通美化環境。
2、污水站高程布置 為了降低運行費用和使維護管理,污水在處理構筑物之間的流動以按重力流考慮為宜,高程布置的主要特點是先確定構筑物的地面標高,然后根據水頭損失,通過水力計算,遞推出前后構筑物的各項控制標高。
水頭損失包括:
1.污水流經各處理構筑物的水頭損失。
2.污水流經連續前后兩處理構筑物管路(包括配水設備)的水頭損失。
3.污水流經設備的水頭損失。
在對污水站污水處理流程布置時,應考慮下列事項:
1.選擇一條距離zui長,水頭損失zui大的流程進行水力計算,并適當留有余地,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處理系統都能夠正常運行。
2.計算水頭損失時,一般應以近期zui大流量(或泵的zui大出水量)作為構筑物和管道的設計流量。
3.設置終點泵站的污水處理站,水力計算常以接納處理后污水水體的zui高水位作為起點,逆污水處理流程向上倒推計算,以使處理后污水在洪水季節也能自流排出,而泵需要的揚程則較小,運行費用也較低。但同時應考慮到構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過大,以免土建投資過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難。還應考慮到因維修等原因需將池水放空而在高程上提出的要求。
4.在作高程布置時還應注意污水流程和污泥流程的配合,盡量減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試運行各階段進度安排
污水處理系統一期*階段工程的試運行共分五個階段:
*階段:
人員進場,進水流程的確定,進水準備和進水測試
主要工作內容:
① 先確定污水處理工藝系統的流程
② 根據確定的流程做好相應構筑物的進水準備
③ 確定相應構筑物上的設施設備、電器的運行方式
④ 進水測試過程中構筑物過水能力的檢驗
⑤ 在進水測試過程中做好各項記錄
第二階段:
進水初期階段的調試工作
主要工作內容:
① 進水水量的控制
② 進水水質的取樣分析和數據收集
③ 對相應構筑物的設計參數進行復核
④ 預處理系統運行方式的初定
⑤ AAO法工藝系統運轉方式的初定
⑥ 做好本階段的各項數據記錄
第三階段:
污泥的初期培養階段
主要工作內容:
① 根據水量現場情況確定活性污泥的培養方法
② AAO法工藝系統調試
③ 在培養活性污泥的初期階段做好各項記錄
第四階段:
活性污泥的鞏固馴化階段
主要工作內容:
① 將各類進、出水水樣送檢測站檢驗
② 在活性污泥的鞏固馴化階段做好各項記錄
第五階段:
其他工藝的調試、藥劑選型及穩定運行階段
① 混凝藥劑的選擇
② 污泥脫水絮凝劑的選擇
③ 紫外線消毒池穩定運行
④ 除臭裝置穩定運行
⑤ 全廠穩定運行
確保在六個月的調試期結束前出水通過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并在試運轉期間確保剩余污泥及時有效地處理和外運填埋處置,并在試運行期間確保所有建筑物表面整潔、無破損、另行優化時不得破壞原有承重結構。
主要建、構筑物尺寸及設計參數
1、調節池
用于排出污水的收集均質,設計停留時間48小時。平面尺寸4.0m×8.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有效容積128m3。內設穿孔曝氣管,用于廢水的氣力攪拌,池底設置集水井,配置潛水式排污泵兩臺,Q=3.0m3/h,H=10.0m,一用一備,用于廢水的提升。
2、A2/O池
A2/O生化池設計停留時間84小時,其中厭氧池停留時間30小時,平面尺寸4.0m×5.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有效容積80m3,池內置彈性立體填料,用于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兼氧池停留時間45小時,平面尺寸6.0m×5.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有效容積120m3,池內置彈性立體填料及穿孔曝氣管,為兼氧微生物提供生長住所及所需氧源。好氧池停留時間24小時,平面尺寸3.0m×5.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有效容積60m3,池內置彈性立體填料及微孔曝氣器,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長場所及所需氧源。
生化系統氧氣源由風機提供,采用羅茨風機兩臺,Q=1.30m3/min,ΔP=49mkPa,
3、二沉池及污泥池
二沉池平面尺寸3.0m×3.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表面負荷0.3m3/m2·h。二沉池底部設泥斗。污泥池平面尺寸3.0m×3.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底部設泥斗,設置潛水式排污泵兩臺,Q=3.0m3/h,H=10.0m,一用一備,用于污泥的回流及剩余污泥輸送。
4、中間水池
污水經過生化處理,二沉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中間水池平面尺寸3.0m×5.0m,有效水深4.0m,總深4.5m,有效容積60m3。設置中間水泵,Q=3.0m3/h,H=15.0m,將中間水池清水打入砂濾系統。
5、回用水池
回用水池用于處理后中水的儲存待用,設置變頻泵組。
6、綜合機房
綜合機房設于地下室,內設風機房、電控室及設備室等。
離心泵安裝
1、檢查和清洗
離心泵安裝前按規范規定進行清洗和檢查。
整體出廠泵在防銹保證期內,只清洗外表。當超過防銹保證期或有明顯缺陷需拆卸時,其拆卸、清洗和檢查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分體泵的清洗和檢查: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屬設施、中封面和套裝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傷和劃痕;軸的表面不得有裂痕、硬傷其他缺陷。清洗潔凈后去除水分并將零件、部件和設備表面涂上潤滑油,按裝配的順序分類放置;泵殼垂直中分面不拆卸和清洗。
2、離心泵基礎
將設備基礎預留洞清理干凈,用磨光機將基礎面磨平,水平尺找平,水平度偏差在允許范圍之內。
根據構筑物、建筑物平面尺寸和離心泵的平面位置在離心泵基礎上放出其安裝軸線。定出膨脹螺栓的位置,做出標記。對于有預留洞的基礎,在預留洞放入地腳螺栓(保證地腳螺栓垂直固定好),澆筑地腳螺栓混凝土。
3、離心泵就位
待地腳螺栓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后,采用尼龍吊裝設備就位。
⑴找平
在基礎面和設備底座間安放銅片進行調平。對于整體裝的泵,采用框架式水平儀在泵的出口法蘭面進行量測,保證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大于0.10/1000,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大于0.20/1000。對于解體安裝的泵,保證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偏差均不大于0.05/1000,并在水平中分面、軸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進行測量。
⑵泵的找正(以泵的軸線為基準找正)
①電動機軸與泵軸、電動機軸與變速器軸與聯軸器一起連接時,兩半聯軸器的徑向位移、端面間隙、軸線傾斜均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無規定時,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規定;
②電動機與泵(或變速器)連接前,先單獨試驗電動機的轉向,確認無誤后再連接;
③電動機軸與泵軸找正、連接后,盤車檢查是否靈活.
④泵與管路連接后,復核找正標準,由于與管路連接而不正常時,調整管路。
⑶填料箱與泵軸間的間隙在圓周方向均勻,并按樣本規定其類型、尺寸和要求壓入填料,填料壓入后盤動轉子,轉動靈活。
⑷油箱內注入規定的潤滑油到標定油位。
4、檢驗和調試
⑴安裝后按技術指標進行檢驗,電動機的轉向與泵的轉向相符,各固定連接部位無松動,各指示儀表、安全保護裝置及電控裝置靈敏準確可靠,盤車靈活、無異常現象。
⑵在供貨商指導下加注潤滑油脂。
⑶泵啟動時符合以下要求:打開吸入管路閥門,關閉排出管路閥門;泵的平衡盤冷卻水管路暢通,吸入管路充滿輸送液體,并排盡空氣;泵啟動后快速通過喘振區;轉速正常后打開出口管路的閥門,出口管路閥門的開啟不超過3min,并將泵調到設計工況。
⑷泵調試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各固定連接部位緊固;
②轉子及各運動部件運轉正常,無異常聲響和摩擦現象;
③附屬系統的運轉正常,管道連接牢固無滲漏;
④滑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70℃,滾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80℃,特殊軸承的溫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⑤各潤滑點的潤滑油溫度、密封和冷卻水的溫度均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潤滑油無滲漏和霧狀噴油現象;
⑥泵的安全保護和電控裝置及各部分儀表均靈敏、正確、可靠;
⑦機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大于下表的規定,且溫升正常。
填料密封的泄漏量
設計流量(m3/h) | ≤50 | 50~100 | 100~300 | 300~1000 | >1000 |
泄漏量(ml/min) | 15 | 20 | 30 | 40 | 60 |
潛水泵安裝
⑴依據土建工程給定的定位線及設備安裝圖紙給出的尺寸線畫出各臺泵的泵座兩個方向中心線。
⑵依據設備圖紙給定的尺寸做模具,保證精確就位。
⑶泵基座以下予留20mm以上的二次混凝土澆筑高度,待泵座安裝調平后灌無收縮混凝土。
⑷將泵座上的地腳螺栓裝在模具上,平墊鐵固定在模具的下平面,平墊鐵上平面為泵座底設計標高面,保證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標高偏差不大于±20mm。
⑸經復測后進行地腳螺栓的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灌注到平墊鐵上平面處。
⑹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5%后,拆除模具,將泵座安裝就位,用銅片精確調整到驗收標準的水平度(銅片不得超過三片)。
⑺組織泵座的平面位置、水平度驗收,組織工序驗收,合格后,泵座上平面做保護,開始澆筑二次混凝土并安裝出水管。注意出水管的重量必須由管道支架承受。
⑻出水管安裝完成后,利用其腳手架進行導桿安裝,以泵的出水彎頭與導桿連接處做基準點,分別以90°垂直的兩個方向掛線墜,在導桿的下端點、中間支撐、上端點用鋼板尺測量,調整導桿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1000,全程內偏差不大于4mm,若為雙導桿,平行偏差小于2mm,達到標準后進行固定。
⑼清理泵腔,手動盤車合格后。將電纜與吊鏈固定在一起(當所用電纜較長時,征求供貨商的意見后,進行適當固定),用汽車起重機進行泵體吊裝(利用泵體上的吊環),使泵沿導桿順直滑下、就位。調整水泵出水口與出水彎頭結合處對正、平直密合,適當調整鏈條的松緊度,做好交驗準備工作。
⑽檢驗
①安裝后按技術指標進行檢驗并符合要求。
②在供貨商指導下加注潤滑油脂。
③清理現場,根據池中容量進行調整帶負荷運行,檢測泵的流量、揚程及效率是否附和設計要求。并且運轉平穩、無異常聲音和震動,電機電流正常。檢測電機安全保護裝置是否附合潛水泵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