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島球墨管球墨鑄鐵管進行退火處理的目的是為了在高溫退火狀態下消除滲碳體,在低溫退火狀態下消除珠光體,zui后得到以鐵素體為基體的金相組織;球墨鑄鐵管經過退火處理后可改善其力學性能,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機械性能指標要求。
在水冷金屬型離心球墨鑄鐵管生產工藝中,生產的管子是在鏈式蓄熱式連續退火爐中進行退火處理,退火爐的爐體呈臥式,長度為 50 米,爐內分加熱、保溫、急冷、緩冷、后冷五個溫度區域,其各區段的溫度主要靠調節煤氣燒嘴來加以控制。
黃島球墨管在退火爐前有專門的對中機構使管子排列整齊進爐;在退火爐中間有用幕墻將退火爐各區段隔開;爐子兩端進、出口處懸掛有門簾,并設置有風募來隔熱。
退火爐的輸送鏈由調速電機帶動,傳動鏈上裝有推爪,節距為 330mm,小口徑管子每個節距放一根,中型口徑管子則間隔 2~5 個節距放一根,大口徑管則間隔 1~2 大鏈爪放一根;在爐膛底部設有耐熱鋼軌,起支承管子并使管子在其上面滾動前進。
經退火處理后,球墨鑄鐵管的出爐溫度一般要求不高于 650oC,整個退火時間視生產具體情況一般控制在 42~56min 內。
球化后的鐵水由行車吊運到離心機工序,鐵水倒入離心澆注機的扇形包中,經扒渣處理后,離心機在液壓驅動下上行并隨之鑄型(管模)開始轉動,同時液壓澆注機構將扇形包內的鐵水以適當的速度開始傾翻,當離心機上行*限位置時,離心機的轉速已達到一定值(澆注速度),此時從扇形包內流出來的鐵水經落槽、流槽、再流入到鑄型內,鐵水先澆注管子承口,待承口澆好后,離心機在液壓驅動下邊澆注直管部分邊作返回移動,同時鐵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快速成形凝固,待鐵水凝固后(管體溫度約 600 ℃)和離心機停止轉動時,開動拔管機即將管子從鑄型中拔出;在拔管過程中,離心機上行至澆注上限位置,同時人工在芯架上安放一個承口砂芯,再次啟動離心機,將進行下一根鑄管的澆注循環。
離心機的澆注過程全部為自動,其返回移動的速度和扇形包傾翻的速度決定著鑄管壁厚的均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