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五大原則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要量力而行,要綜合考慮農村環境容量和經濟發展水平、處理效率、建設規模、場地選擇、運行管理及經濟效益、人員素質等,通過技術比較和經濟分析,因地制宜選擇科學合理、簡單有效的處理技術.
在進行工藝選擇的時候重點應考慮如下五大原則:
1.利用當地資源條件,合理規劃
結合當地城鄉發展統一規劃,技術選擇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合理利用閑置或者荒廢土地,避免占用良田,避免因后期發展問題造成設施拆遷甚至廢棄.在選擇某些濕地處理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周邊池塘、水田等,同時結合農村景觀及生態農業建設,盡量減少污泥產生量并進行資源化利用,達到資源與環境的統一。
建議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可以采用占地較少的處理技術,如小型集成化處理和地下微動力氧化溝等;而在土地資源相對富裕的地區,則可以采用占地面積相對較大的土地處理技術,亦或厭氧、好氧工藝與土地處理組合工藝等;在一些水源富裕的地區可采用穩定塘、人工濕地等處理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同時可以生態化養殖;在比較干旱的地區,則可以采用土壤滲濾等技術來進行處理.設備由一個或多個單元經現場聯接組合而成,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運輸,方便安裝;
2.維護簡單
由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維護管理不易到位,因此其工藝流程不能太復雜,減少工藝環節,方便運行管理.設備由一個或多個單元經現場聯接組合而成,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運輸,方便安裝;
3.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對污水處理認識不深而且經濟能力有限,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消耗必須與村鎮地區居民承受能力匹配.節省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zui大限度地實現了設備的集成,減少占地面積;
4.工藝穩定
根據水質特點,要先去除懸浮物與色度,采用混凝沉淀工藝,有機物、氨氮、有機磷采用生化處理,因污染物濃度高,從成本及處理效果考慮,采用厭氧+好氧處理工藝。
處理效果好.選擇的技術應該保證具有一定的污染去除率,避免出現二次污染或者重復污染,出水水質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的相關規定,便于進行資源化利用.
5.抗沖擊性強
依據原水水質、受納水體與周邊的環境容量及污水的排放特點,處理技術應具有較好的沖擊負荷能力.
由以上原則得出采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
生活污水--沼氣池--收集池--固液分離--調節池--預曝氣池(預曝池中設前置微生物發生器)--前置導流快速沉淀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中設后置微生物發生器)--后置導流快速沉淀,清水砂濾消毒池--中水回用。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并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制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藥、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zui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zui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zui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淀、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回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傳統處理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8月,被國家*列為“創新化處理設備后,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