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概述
FH-9006高壓輸電線路導線(絕緣子)弧垂/風偏在線監測系統利用的MEMS傳感器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對高壓輸電導線弧垂高度和風偏角度的實時監測,并通過GSM/CDMA/GPRS或3G網絡及時將預/告警信息發送給監控中心,提醒線路運行負責人對線路運行狀況予以關注并采取相應處置措施。
該系統支持感應取電和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供電兩種方式,安裝方便。投入運行后,可使運營部門及時掌握輸電導線姿態,以避免因弧垂過大造成線路跳閘、導線電弧燒傷、斷股、斷線等事故發生,提高線路安全運行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為線路設定預防水平提供可靠依據。
系統組成
FH-9006輸電線路導線(絕緣子)弧垂/風偏在線監測系統由若干監測子站和服務器組成。其中,監測子站部署在電力桿塔上。監測子站主機內置GSM/CDMA/GPRS/3G/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模塊、蓄電池充電管理電路等,與弧垂采集單元、風偏采集單元、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等組成監測子站,其中數據采集單元集成高精度傾角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流互感器,融合傳感器、數據采集、無線傳感器網絡和新電源等技術。
服務器為部署在遠程監控中心計算機,運行監控軟件,通過訪問Internet得到數據。監控中心對現場高壓輸電線路導線(絕緣子)弧垂、風偏以及溫度等數據進行存儲、顯示、統計報表并結合高壓輸電線路自身設計參數進行分析,完成高壓輸電線路導線(絕緣子)弧垂/風偏等參數預警功能。
產品特性
采用進口傳感器,測量精度高;
通信方式靈活,支持ZIGBEE/WIFI/GSM/CDMA/GPRS和3G網絡;
為工業級產品,采用防水金屬外殼,適用于各種惡劣的氣候環境;
系統采用低功耗設計,采用動態電源管理策略以滿足節電要求;
配備完善的后臺軟件。具有數據存儲、歷史數據查詢、報表、打印、曲線圖繪制等功能,可對導線弧垂/風偏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滿足*公司企業標準《輸電線路狀態監測裝置通用技術規范》(Q / GDW 242-2010)
滿足*公司企業標準《輸電線路導線弧垂監測裝置技術規范》(Q/GDW 556-2010)
滿足*公司企業標準《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Q/GDW 557-2010)
滿足南方電網公司企業標準《南方電網輸電線路監測系統通信規約》
技術指標
測量范圍:弧垂0~200m;風偏:-90°~+90°;
測量誤差:弧垂≤2%;風偏≤0.1°;
測量分辨率:弧垂:0.1m; 0.1°;
工作環境:溫度:-40℃~+85℃;相對濕度:≤100%;大氣壓力:550hPa~1060hPa;
防護等級:IP65;
工作功耗:≤5W; 待機功耗≤0.1W;
供電方式:太陽能+蓄電池或感應取電,輸入電壓+12~24V;
電池使用壽命:≥3年,無外部充電時可連續供電30天以上;
MTBF:≥80000小時;
重量:≈20kg,以實物為準;
適用對象:10KV~800KV高壓輸電線路。
應用案例
FH-9006輸電線路導線(絕緣子)弧垂/風偏在線監測系統成功應用于遼寧某地項目,該系統自安裝以來,客戶反映很好,其外觀及可靠性等深受好評,已投入使用2年,運行情況良好。該系統同樣成功應用于黑龍江某地項目,運行時間已經達到了2年,運行情況良好,深受客戶好評。
武漢風河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武漢光谷,是專業從事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環境監控系統、儀器儀表等產品開發及工程應用的*。
公司擁有一支由博士、碩士組成的精干研發隊伍,具有很強的嵌入式系統軟、硬件開發能力,在ARM、DSP、MCU等應用系統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先后與富橋電子、國家*、武漢大學、武漢高壓所等單位合作開發了多功能通信終端、重力儀、拉力測試機、曲線儀、高速鐵路軌道精調系統、浸漆烘箱自動控制系統、發電機控制系統、電鍍控制設備、高速公路車流量統計系統、高壓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等測控產品。
風河科技是華中地區Z早開始從事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與開發應用的公司,研發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主要包括:Zigbee開發套件、無線傳感器網絡仿真器/編程器、無線數據采集/測量/傳輸模塊等,Zigbee開發套件的用戶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學院、福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大學等眾多高校,其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電力、鐵路、油田、煤礦等行業。
公司針對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動物實驗室等開發的綜合環境監控系統,其軟、硬件全部采用自研產品,具備溫度、濕度、微壓差、氨氣濃度、音視頻等監控功能,已在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實驗室、湖北省醫院工業研究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單位成功投入運行,深受用戶好評。
公司針對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的需求開發的FH-9000系列高壓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技術*,種類齊全,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已在山西、遼寧、北京、江蘇、四川、廣西、云南等地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