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眾對霧霾天氣的關注,國家環保部逐步在全國各大城市相繼開展了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初步研究表明,無組織、無規則排放的開放源對環境空氣顆粒物的貢獻值很大,但由于開放源自身排放規律的特殊性,難以測量與評估開放源的排放率;同時,無組織排放使得開放源的采樣和篩分也十分困難。
正大環保歷時一年多聯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顆粒物領域教授、與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專家共同研制而成的一種自動記錄采樣過程數據的大氣顆粒物源解析設備,有效地解決了源解析研究中的開放源采樣問題,*了國內通過實驗模擬還原大氣污染過程并完成對無組織排放源顆粒物進行采樣的設備產品化空白,使得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工作更具真實性、科學性、有效性。
一種自動記錄采樣過程數據的大氣顆粒物源解析設備參考標準與規范:
《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設備結構:
研究實驗過程中,研制者利用大型計算機對懸浮艙高度、寬度、送樣口、進風口、補風口等進行了不同結構下的模擬,研究它們對懸浮艙內樣品懸浮效果的影響;同時對采樣器濃度場、速度場、粒徑布樣、補風速度等進行了優化,使其充分滿足大氣模擬實驗環境。